以下是一些会影响药品冷库温湿度的因素:
1. 冷库的建筑结构和隔热性能
墙体隔热:如果冷库的墙体、屋顶和地面的隔热材料质量差或厚度不够,外界的热量就容易传入冷库内部。例如,普通的建筑材料隔热能力有限,与专业的隔热材料(如聚氨酯泡沫板)相比,会导致更多的热量交换。在夏季,外界高温容易使冷库内部温度升高;在冬季,虽然外界温度低,但隔热不好也会使冷库内温度不稳定。
密封性能:冷库门、通风口等位置的密封情况至关重要。如果冷库门关闭不严密,有缝隙,就会导致库内外空气交换频繁。每次开门时,大量的热湿空气会进入冷库,影响温湿度。例如,在频繁进出药品的情况下,若门的密封胶条老化或损坏,就不能有效阻止空气交换,使库内温度快速上升、湿度增加。
2. 制冷设备的性能和运行状态
制冷功率:制冷设备的制冷功率大小需要与冷库的容积相匹配。如果制冷功率不足,冷库就无法将温度降低到设定范围或者不能在规定时间内恢复到设定温度。例如,对于一个较大体积的药品冷库,若安装的制冷机组功率过小,在药品大量入库时,就难以将温度维持在 2℃ - 10℃。
设备故障:制冷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等关键部件出现故障会直接影响制冷效果。比如,压缩机故障会导致制冷循环中断,蒸发器结霜过厚会降低其热交换效率,使得冷库温度升高;冷凝器的散热风扇损坏或者散热片被灰尘堵塞,会影响热量的散发,进而影响制冷效果,使温度和湿度出现异常。
温控系统精度:温控系统是控制冷库温度的关键。如果温控系统精度不够,就不能准确地控制制冷设备的启停。例如,温控传感器出现偏差,实际温度已经达到设定上限,但传感器没有正确感知,制冷设备不能及时启动,会导致温度超出正常范围。
3. 药品的存储量和存储方式
药品数量和堆放方式:当药品存储量超过冷库设计容量时,药品自身散发的热量会积聚在库内,影响温度。而且,如果药品堆放不合理,没有预留足够的通风通道,会阻碍空气的循环,使得热量不能有效散发。例如,将药品紧密堆积在一起,没有考虑空气流通的空间,会导致局部温度升高,同时湿度也可能因为空气不流通而出现异常。
药品包装材料特性:不同药品包装材料的隔热、防潮性能不同。例如,玻璃瓶包装的药品隔热性差,容易受到外界温度影响;而一些带有干燥剂的铝塑包装药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抵御湿度变化。如果大量使用隔热性差的包装材料的药品进入冷库,就会增加冷库温湿度控制的难度。
4. 人员操作与管理
开门频率和时间:工作人员频繁进出冷库,并且开门时间过长,会导致库外的热湿空气大量进入。例如,在药品盘点或者整理时,如果每次开门时间长达数分钟,会使冷库内的温度在短时间内明显上升,湿度也会随之增加。
温湿度监测和记录的准确性:如果温湿度监测设备没有定期校准,所记录的数据可能不准确。这会导致工作人员不能及时发现温湿度异常情况,无法采取正确的措施进行调整。比如,温湿度传感器出现误差,显示的温度比实际温度低,工作人员就可能会忽视温度已经超标的问题。
5. 外部环境因素
气候条件:冷库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季节变化会对温湿度产生影响。在炎热的夏季,外界气温高,太阳辐射强,会使冷库的隔热层承受更大的热量传递压力;在潮湿的雨季,外界空气湿度大,通过各种缝隙进入冷库的湿空气增加,容易使库内湿度升高。
周边热源和水源:如果冷库附近有发热设备(如锅炉房、大型电机等),其散发的热量会传导至冷库,影响冷库温度。另外,若附近有水源(如水管泄漏、积水等),会增加周围环境的湿度,也可能会间接影响冷库内的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