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生鲜电商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
市场规模增长迅速
近年来,生鲜电商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冷链物流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2015-2019 年期间,我国冷库总量呈逐年递增趋势,2019 年全国冷库总量约 6053 万吨,新增库容 814.5 万吨 。2019 年全国食品冷链物流总额约 6.1 万亿元,同比增长 27.08%。
据预测,到 2025 年中国的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将达到 8686 亿元,到 2027 年中国的生鲜电商交易规模预计将达到 6473.7 亿元。
基础设施建设加快
各地积极推进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冷库、冷藏车等设备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所提升。如 2020 年疫情发生后,部分地区加强了对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补短板工程,以满足生鲜产品运输和储存的需求。
一些大型企业也在加大对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如越秀冷链物流设立现代化城市配送型冷库等。
技术应用不断拓展
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在冷链物流中的应用逐渐普及。物联网技术可实现对冷链仓储和运输过程的实时监测,有效管控物流网络及监测仓库温度,降低人工成本并提高物流效率;大数据技术可对冷链物流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优化运输路线和库存管理;区块链技术则可提高冷链物流的信息透明度和可追溯性,保障食品安全。
制冷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新型的制冷设备和材料能够更好地满足生鲜产品对低温环境的要求,提高保鲜效果,降低能耗 。
企业竞争格局初现
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凭借其专业的服务和资源整合能力,在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如顺丰冷运、京东冷链等,它们通过建立完善的冷链网络和服务体系,为生鲜电商企业提供一站式的冷链物流解决方案。
大型生鲜电商平台也纷纷自建冷链物流体系,以提高对供应链的掌控力和服务质量,如盒马鲜生、每日优鲜等,它们通过产地直发、前置仓等模式,实现了生鲜产品的快速配送和保鲜。
此外,一些传统的物流企业、商贸企业等也开始涉足冷链物流领域,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2017 年 4 月,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关于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的意见》,提出要加快完善冷链物流标准和服务规范体系,制订一批冷链物流强制性标准。
2018 年 4 月,商务部办公厅、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印发《关于复制推广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化示范典型经验模式的通知》,确定了 31 个试点城市和 285 家试点企业参与农产品冷链流通标准化示范。
广东、黑龙江、贵州等全国多个省市近几年也相继出台印发冷链物流相关政策文件,从资金扶持、税收优惠、土地供应等方面给予冷链物流企业支持,推动了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
区域发展不平衡
从地域上看,冷链物流的发展呈现出沿海地区和一线城市较为发达,中西部地区相对滞后的局面。如广东省内,珠三角区域冷链业相对发达,粤东、粤西及粤北地区则较为落后。
不同城市之间的冷链物流发展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一些大城市的冷链物流设施较为完善,而中小城市的冷链物流发展则相对不足,导致生鲜产品在运输和配送过程中的损耗率较高。
行业标准有待完善
目前,冷链物流行业的标准规范还不够健全,在仓储、运输、配送等环节的操作标准和质量控制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影响了冷链物流的整体效率和服务质量。
由于冷链物流涉及多个环节和不同的企业主体,各环节之间的衔接和协同还不够顺畅,存在信息不对称、断链等问题,导致生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专业人才短缺
冷链物流涉及到制冷技术、物流管理、食品安全等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然而,目前我国冷链物流专业人才相对短缺,人才培养体系还不够完善,制约了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