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温控系统主要用于对冷藏、冷冻环境的温度进行精确控制,以确保易腐货物(如食品、药品等)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其工作原理如下:
温度传感器检测
温度传感器是冷链温控系统的 “感知器官”。它通常采用热敏电阻或热电偶等元件,这些元件的物理特性(如电阻、电势)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例如,热敏电阻有正温度系数(PTC)和负温度系数(NTC)之分。NTC 热敏电阻的电阻值随温度升高而降低,PTC 热敏电阻则相反。在冷链系统中,NTC 热敏电阻应用较为广泛。当温度变化时,热敏电阻的阻值发生变化,传感器将这种阻值变化转化为电信号(通常是电压或电流信号)。
传感器分布在冷链的各个关键位置,如冷藏库的不同货架位置、运输车辆的货厢内部等,以便全面、准确地监测环境温度。
信号传输
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电信号通过有线(如采用屏蔽电缆)或无线(如 Zigbee、蓝牙、Wi - Fi 等通信技术)的方式传输到控制器。
以无线传输为例,Zigbee 技术是一种低功耗、短距离、低速率的无线通信技术,适合在冷链这种相对封闭且对数据传输速率要求不高的环境中使用。它可以将多个传感器节点组成一个网络,实现数据的稳定传输。
控制器处理
控制器是冷链温控系统的 “大脑”。它接收到温度传感器传来的信号后,首先对信号进行放大、滤波、模数转换(A/D 转换)等处理。因为传感器传来的信号可能比较微弱且包含噪声,A/D 转换则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以便控制器进行数字计算和处理。
然后,控制器将处理后的温度信号与预先设定的温度阈值进行比较。例如,对于冷藏食品,温度阈值可能设定在 0 - 4℃之间。如果检测到的温度高于设定的上限值(如 5℃),控制器就会启动制冷设备;如果温度低于设定的下限值(如 - 1℃),则会控制加热设备(在一些有加热需求的冷链系统中)或调节制冷设备的运行功率以防止温度过低。
制冷和加热设备控制
制冷设备主要包括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和节流装置等部件。当控制器判定需要制冷时,它会向压缩机发送启动信号。压缩机开始工作,将制冷剂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然后通过冷凝器散热,使其变成高压液体。高压液体经过节流装置降压后,进入蒸发器,在蒸发器中吸收热量并汽化,从而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
在一些需要精确控温的冷链场景中,还会采用变频压缩机。这种压缩机可以根据控制器的指令调节转速,从而精确控制制冷量。例如,当温度稍微偏离设定值时,变频压缩机可以以较低的转速运行,避免温度过度波动。
对于有加热需求的情况,加热设备(如电加热器)会根据控制器的指令开启或调节功率。电加热器通过电阻丝发热,将热量传递到周围环境中,以提升温度。
监控与记录
冷链温控系统还具备监控和记录功能。一方面,它可以通过显示屏等方式实时显示当前温度、设备运行状态等信息,方便操作人员随时查看。另一方面,系统会将温度数据、设备运行数据等记录下来,存储在本地数据库或云端服务器中。
这些记录数据对于追溯货物在冷链环节中的温度历史非常重要。例如,在药品冷链运输中,如果出现药品质量问题,可以通过查阅温度记录来确定是否是因为温度失控导致的,从而明确责任。